从我三槐堂王氏的起源和三槐堂名的来历,就显现出神圣而豪壮的气宇,充满了极为浓厚的神话色彩。
三槐王氏可以追溯到始祖王言,他也是出于姬晋一脉,但是具体身系众说纷纭。史书记载他曾在太原生活,后来迁徙大名莘居住,被后世尊为三槐王氏迁徙始祖。
王言的孙子王祜(原名王祐,避讳明孝宗朱祐樘,写作王祜),后来又迁徙开封居住,并历仕后汉、后周及北宋太祖、宋太宗四朝。王祜因处理中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事件未达太祖之意且直谏太祖而贬谪华州期间,曾携长子王懿、次子王旦拜访道教陈抟。
王祜拜访道教陈抟后回家,在堂前亲手种下三棵槐树,并夸口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这就是三槐王氏的起源,王祜公因此被尊为三槐始祖。至于王祜公为何手植三槐?那是因为《周礼·秋官·朝士》就有云:“面三槐,三公位焉。”即:三槐是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
后来,王旦果真做了宋朝十八年宰相,三槐王氏由此名声渐起!史书记载:王旦病逝以后,宋真宗曾废朝三日并亲临致祭,后又录其子、弟、侄、外孙等十余人为官,三槐王氏由此富贵兴旺!
元祐六年,王旦之孙王巩和王懿重孙王震率族人在北宋东京(开封)门外建王氏宗祠,定名三槐堂。王巩与苏轼向来交好,曾因“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广南宾州(今云南省内)。正是基于两位的特殊友谊,苏轼撰写一篇脍炙人口的《三槐堂铭》(原文详见第(二)部分),将三槐门风名扬天下!
北宋危亡之际,三槐王氏为保全祖茔,曾将先人遗骨迁回莘县安葬,并在墓侧(莘县)重建宗祠三槐堂。靖康之难以后,王旦的曾孙王皋便将王氏家谱和木刻神主南迁;王旭的玄孙王伦则选择出使金国谈判。后来,王伦因拒绝金朝授职而被金人缢死,又一次书写了三槐王氏的气节尊严!
三槐王氏,自始祖王祜开始,二代有王懿、王旦、王旭三人,三代有王懿两子、王旦三子、王旭四子,共计九人,四代史书可考共有六十八人!正是这一代代的传承,三槐王氏散叶开花、分布全国,成为王姓的重要一支!仅《宋史》立传者,其家族就有十一人!
三槐王氏,源于太原、始于开封。因为我没有查到资料、未能理清王言公的具体身系,不清楚三槐王氏究竟源于琅琊王氏还是源于太原王氏?只知道三者一脉相承、都尊东周太子姬晋为得姓始祖。而且,三槐王氏从开始诞生之时就承接了王氏始祖的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的优秀传统,并在后世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我在《三槐史考》中就提到,三槐后裔是从宋代开始繁衍的,到现在最多也应几百万人,可世上王姓称是三槐王氏后裔的竟有四千多万人,占中华王氏四成之多,而三槐堂历史名人中竟然出现宋代之前的王氏名人,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王诩(即鬼谷子)、王良,秦代的王翦、王贲,还有王昭君、王羲之等等,好像几乎王氏的名人都来自三槐堂了,而且还没有人提出异议!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必要追究三槐王氏的来源是哪一支系,因为现在的三槐堂已不是一般含义的三槐堂(不一定是王祜之后裔),而更多的是一种忠义精神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