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三槐堂王氏宗谱

图腾和族徽的意义


 

 

  图腾是原始时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一般认为是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母系社会阶段,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繁衍,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人们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对自然界充满幻想和憧憬。他们对人类生殖繁衍的缘由也不清楚,以为自生的繁衍是他们认定为图腾的动植物作用的结果。到父系氏族时,生产力逐步提高,人们也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步认识到人类的繁衍与所谓的图腾没有直接关系,也就否定了自己同动植物的亲属关系。至此,原始的图腾信仰也就接近尾声了!但图腾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又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图腾信仰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并在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产生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国都一样。外国图腾一词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图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包括埃及、希腊、阿拉伯地区、以色列、日本及中国等;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极为广泛,由动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现象,其中以动植物为主,动物又占绝大多数。
  中国姓氏图腾是氏族社会的产物。姓氏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越早的古文字越是象形,因而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现中华民族的浓缩形成史。图腾与姓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早的图腾就是一个姓氏的特有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图腾与姓氏逐步分开,图腾成了一个姓氏的崇拜对象。当然,可能不是所有姓氏都有图腾,特别是后来产生的姓氏可能就没有图腾。我们王氏最早的图腾是由青铜器制作的(见《王氏图腾》)。至于姓氏图腾,由于历史的悠远流长和变化万千,尚存研究资料不多,有的出现前后不一,所以产生了争议。当前网上流传的“姓氏图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王大有研究的成果。王大有希望中华民族的所有人都能从自己的姓氏中,了解该姓的图腾始源所蕴涵的祖先的功德、业绩、家风、族风和国风;明确了解自己在传承中华文明所处的地位,从而进一步与祖先亲和,与文化传统亲和。
  王氏图腾的主要元素包括一个‌酋长戴着一顶‌由一只半月形的钺斧做成的王冠,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图腾的中间是指‌天齐,代表天地的中央。左右两个圆代表‌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此外,图腾中还有“‌人”头上一华的象征,表示人头上的装饰或荣耀。
  现在,图腾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当着象征着祖先的一种特定标识来崇拜,作为这种特殊的标志往往出现在某一姓氏活动的主要场所的最显著的地方。每个氏族都应该有图腾,就像每个国家都有国旗一样,图腾具有某种神秘力量,同一图腾集团的成员在图腾指引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族徽的意义和图腾一样,只是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图腾是整个姓氏(同源的)共同崇拜的对象,而族徽适用范围就是一个家族。族徽,是象征着本家族的特殊标志。西周前期,青铜器和少数其他器物上常见的象征着本家族的特殊标志的族氏铭文,常写得比较象形,因而被称做“族徽”,它与家族的称号“氏”有着密切的关系(起源与图腾有类似点)。由于族徽使用的普遍性和早期文字的象形性,初期的家族形象标志族徽和家族的称号“氏”并无本质的区别。
  但是,由于族徽与氏的使用场合不完全相同。 族徽作为家族的标志,铸制在青铜器上,运用于青铜铭文中;或者镶缀在家族的旗帜上和家族成员的铠甲上;如果这个家族有封国,族徽还可以作为封国的名称,它所突出的是形象。氏则主要用于日常称呼。随着文字演进,逐渐产生了便于书写、有读音、意思又和族徽原有含义一致的文字符号——氏,满足了其能读能写的需求。由于文字演进得快,而族徽则刻意保持古老的形象,两者长期沿着不同的走向演化,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越来越大,以致氏与族徽不易直接对照。
  现在的族徽一般作为一个家族的特定标志,过去一般只有男子才佩带族徽,现在更多是全族人佩戴,特别是举行大型的活动,如祭祖,所有族人都要佩戴族徽。不仅在中国,其他国家也一样,如日本,族徽作为一个家族的标志,也是相当被人重视的,都会被绣在衣服的胸口上,作为一种特定的标志,显示出无限的荣耀。在国内,现在常见于祭祀时所有族人都佩戴族徽于胸前(就像团员佩戴团徽一样),甚至有家庭长辈要求子女在日常或家庭活动时都佩戴族徽于胸前或西装的领口处,以彰显家族的自豪和荣耀。


 
返 回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