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王始祖 |
 |
王祐 |

王佑(避讳明孝宗朱祐樘写作王祜,但谱牒学者杨修骏先生认为非“王祜”,923年—986年),字景叔,大名府莘县(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宰相王旦之父,三槐王氏始祖。
笃志词学,风流倜傥。五代时期入仕,授予魏县令。宋太祖即位后,历任光州知州、殿中侍御史、知制诰、集贤修撰、户部员外郎,外放治理潞州、大名府尹、襄州、潭州。宋太宗即位后,迁河中尹,入为左司员外郎、中书舍人、开封知府,拜兵部侍郎。
雍熙三年(986年),卒于任上,时年六十四,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晋国公。
王祐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王祐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祐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宋太祖如是操作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口又不便明说。王祐至大名接任后,仍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祐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一来,太祖对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也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亲手植槐树三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后来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而且一做就是十八年,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由此,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而且王佑后裔逐步发展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
|